赵孟頫

《国画的细节》 22 :赵孟頫《鹊华秋色图》有何核心价值?

赵孟頫的身份背景与出仕争议。赵孟頫是赵宋皇族后裔,宋朝灭亡后本想隐居江南避祸,却因名气太大被元朝廷征召。忽必烈见其容貌出众、才华横溢,不仅免于加害,还封以高官。后世对他“仕元”评价不一,但公认他为官公正,深得皇帝信任。这份“前朝皇族为元效力”的经历成了他的终生

国画 赵孟頫 董源 鹊华秋色 水村图 2025-09-26 13:51  1

论元代文人画的崛起与赵孟頫的历史推动

本文聚焦元代文人画由“旁支别派”走向画坛主流的历史转型,系统考察其兴起的社会条件、理论自觉与实践突破。文章指出,尽管文人画自北宋苏轼、米芾等人倡导以来已具理论雏形,然在宋金时期仍处于绘画边缘,未能撼动院体与职业画家的主导地位。至元代,因科举长期停废、汉族士人仕

历史 元代 赵孟頫 文人画 元代文人画 2025-09-22 17:55  3

笔墨丹心:赵孟頫《朱子感兴诗》里的三朝文脉密码

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恒温展厅中,一卷元代绢本行书静静陈列。当游客的目光掠过"感兴诗二十首 朱熹"这行清秀题字时,很少有人能想到,这卷看似寻常的书法珍品,竟藏着跨越初唐、南宋与元代的文化对话。赵孟頫60岁所书《朱子感兴诗并序》,以"绵裹铁"般的笔力,将陈子昂的诗魂

丹心 赵孟頫 感兴 笔墨丹心 三朝文脉 2025-09-22 19:43  2

赵孟頫 五百年一遇的晋唐法度解码者——从临摹到超越千年书法革命

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恒温展柜里,赵孟頫《感兴诗》长卷如一条墨色长河静静流淌。这幅317.4厘米的行楷巨制,将朱熹的理学哲思与陈子昂的盛唐气象熔铸为28.4厘米高的笔墨交响。当我们将目光从王羲之《兰亭序》的神龙本移向赵孟頫的《临王羲之书册》,会发现这位元代宗师不仅

书法 临摹 赵孟頫 解码者 晋唐 2025-09-16 06:15  2

赵孟頫的“闲居”之乐,都藏在这20个字里

赵孟頫元代书法家,最叫人过目不忘的,就是那一手圆润又带劲儿的笔法、严谨中不失灵动的结构,还有他那种把古人的精髓消化之后再创新的本事。他的字既有唐楷那种一笔一画的规矩和框架,又融进了行书那种流畅自如的意趣,整体看上去温柔优雅,但骨子里透着一股刚劲,写得那叫一个潇

行书 田字格 赵孟頫 北京故宫博物院 闲居赋 2025-09-14 23:30  3